首页 综合 > 正文

金沙人:是唐诗成就了扬州,还是扬州成就了诗人

2023-08-21 08:25:17 来源:扬州日报

是唐诗成就了扬州,还是扬州成就了诗人

□ 金沙人

就当下和未来看,唐诗的千古传唱,让扬州始终在大众视野里。这对城市形象提升、市民自豪感的增强,特别是对城市发展,无疑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,唐诗为扬州赋能不容置疑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,如果没有经济的强大、文化的繁荣、城市的影响,这些诗人会知道扬州吗?他们会想到来扬州吗?如果没有那些打动人心的繁盛市容市貌,没有令人仰慕的物质富庶,没有与之切磋的文人雅集,他们会有油然而生的诗兴大发吗?

瘦西湖“唐诗之路”主题夜游项目一鸣惊人,冲破了瘦西湖夜晚不适合游览的思想禁锢,营造了文旅融合新的应用场景,拓展了旅游发展的空间。无论是本地市民,还是外地游客,大家有口皆碑。凡有外地客人来访,主人无不以请他们夜游瘦西湖为荣。应该说,瘦西湖夜游是扬州拿得出手的新名片。

瘦西湖夜游项目开张后,火爆热度始终不减,不免引发大家的好奇,我也不例外。有次碰到华干林师兄,无意中谈及此事,才知道策划的全过程,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。事非经过不知难。想想也是,瘦西湖夜游多年前就尝试过,但始终是有想法没办法,一些自以为是的创意,游客并不买账,只好黯然收场。直至“唐诗主题”确立后,夜游项目才算有了靠谱的方向。实践证明,瘦西湖不是不能搞夜游项目,而是应思考怎么搞。思路一变天地宽,貌似不可能的事,因新理念、新思维、新方法的运用,也能点石成金,巧妙办成,这是新理念的胜利。

近来本地媒体对华干林师兄进行了专访,“一席谈”有全面的介绍。一石激起千层浪。华干林专访刚一推出,就有策划人的贴近跟进,媒体人的巧妙设问,学者的钩沉索引,网民的热心参与,几方面的力量在新媒体的渲染之下,纵论“唐诗之路”竟成为社会热点,无形之中扩大了文化传播,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幸莫大焉。

因阅历经历各异,感受自然千差万别,但对瘦西湖夜游项目的褒扬是不变的基调。媒体由此策划的“唐诗之路”讨论,不能不说是一个高明的创意,一切都井然有序。开篇引人入胜,续篇精彩纷呈,即将推出的新篇自然也不会有负众望。盛唐气象万千,“扬一益二”名不虚传。这么多的诗人在此留下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,扬州人理应自豪,更应心存感激。中小学课本里的唐诗为扬州做着免费的广告,这些诗人至今还在卖力地为扬州代言。任凭你千言万语,都不及李白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这一句,你不服还不行。至于有人吹毛求疵,说扬州的美丽不止有三月,四季皆美,全年畅游,李白的诗好归好,但美中不足,有局限性,应该改一改才好。听到此论,只能一笑了之。

这次的讨论已超出学术界的小圈子,社会大众的关注也异乎寻常,特别是旅游界更是当仁不让,接连发声。从自媒体的视频来看,旅游协会的研讨的内容最有意思,传播得也很广。很多脑洞大开的比喻妙趣横生,对扬州家乡的热爱溢于言表,似乎扬州就是《全唐诗》的全部。旅游本来就是讲故事,只要自圆其说即可,犯不着这么顶真较真。只要从有利于旅游推广出发,运用现有史料掌故传说,引起游客的兴趣,就是好故事。

话题的饶有趣味,触发更多的人思考。一些问题还真回避不了,有时免不了自己跟自己较劲,百思而不得其解。这些诗人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扬州,究竟是为了什么?就是为了写诗吗?专家学者完全可以就此展开讨论,以解好奇者心中之惑。以我的揣想,他们来扬州原因多种多样。其中自然有来做官的,像杜牧家族即是。不是刘勇刚教授介绍,还真不知此事。过去只知其祖杜佑来过扬州,想不到其兄弟也与扬州密不可分。走亲访友的应该不在少数,至于慕名而来的更应是绝大多数。因为那时的扬州是除长安以外屈指可数的特大城市,到扬州寻求发展机会,应该是有志之士的首选项,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到北上广深一样。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,“商胡离别下扬州”,这些煽情的唐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时扬州的盛况。

扬州城究竟有多大,经济社会有多繁荣,史籍记载清清楚楚,扬州师院中文系李廷先教授的《唐代扬州史考》对此更是作了全面梳理,其史料的权威性、学术的严谨性、思想的开创性,至今难以超越,成为扬州现代史学的一座里程碑。看了此书,我们才能理解唐代诗人对扬州的仰慕之情及向往之心。他们的诗作不像现在靠大奖赛征集来的,而是诗人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由衷之言,他们在那时自然也不会想到其诗作会流芳百世。可以这样讲,他们的诗作就是湖水煮湖鱼,原汁原味,透鲜!

朱广盛老兄在朋友圈里推荐“唐诗之路”,其感言很有代表性。他说“大唐顶流诗人从不同角度为扬州赋能。杜牧不仅写出了扬州浪漫的一面,更写出了夜扬州美丽妖娆。”诗人为扬州赋能似为题眼,也最能触发人们思考:是唐诗成就了扬州,还是扬州成就了诗人?就当下和未来看,唐诗的千古传唱,让扬州始终在大众视野里。每当吟诵这些唐诗,扬州美好形象便会浮现在眼前,生发许多美妙的遐想。这对城市形象提升,市民自豪感的增强,特别是对城市发展,无疑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,唐诗为扬州赋能不容置疑。

再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,如果没有经济的强大、文化的繁荣、城市的影响,这些诗人会知道扬州吗?他们会想到来扬州吗?如果没有那些打动人心的繁盛市容市貌,没有令人仰慕的物质富庶,没有与之切磋的文人雅集,他们会有油然而生的诗兴大发吗?这些需要通过史籍去考证,我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。单凭直觉,这里面一定有关系。

“唐诗之路”的系列采访还在继续,如有可能再去探讨唐诗之路是怎么铺就的,其生成机理是什么,对当下有什么样的启示,这更能激发做大做强扬州城的豪情壮志。“唐宋元明清,从古看到今”,今天的发展为后人又会留下什么?这是我们这一代扬州人的必答题,也是“唐诗之路”应该讨论的话题。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?  2015-2022 华中体育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